邂逅自然形態的魅力
貝殼
精確的螺旋狀螺紋、從低調到奢華的顏色、變化閃爍的珍珠母貝鑲嵌、規律出現的雕刻和圖案......
我們人類將各式各樣的貝殼識別、命名。
海洋藝廊充滿了自然形態的魅力
【黑原收藏】
海洋畫廊中展示的貝殼是由來自土佐清水的西洋畫家黑原和男(1928 - 2018)收集的。23歲時,他以貝殼為主題的作品《鄉愁》被特別選入縣展,從此黑原便沉迷於貝殼收集。在許多人(包括土佐灣的漁民)的幫助下,他開闢了收集路線,他的房子裡堆滿了貝殼。到 1960 年代中期海洋藝廊開幕時,他已經收集了幾萬個貝殼。
大約在同一時期,足摺宇和海國立公園(1955 年指定)升格為國家公園,此時土佐清水市龍串地區的觀光業發展勢頭也日益強勁。加上日本貝類協會波部忠重先生的建議,在龍串建造了一座展示黑原收藏的設施;1967 年海洋畫廊開幕時,展示了約 3,000 個品種的 50,000 件藏品,令許多遊客對黑原收藏感到驚嘆。

帶著貝殼和繪畫材料漫步海灘的黑原和男

稀有貝殼 (圓頂展示) 和二樓穹頂

黑原和男『貝殼讚歌』約在1976年
【主要館藏】
一樓的圓頂型展示櫃中展出了珍貴的貝類。其中包括被譽為「日本三名寶」的日本寶螺(ニッポンダカラ)、少女寶螺(オトメダカラ)、寺町寶螺(テラマチダカラ),以及曾經拍賣出360萬日圓高價的龍宮翁海螺(リュウグウオキナエビス)等。一樓的黑原紀念室則展示了以黑原命名的貝類,例如黑原寶螺(クロハラダカラ)與黑原麗兔螺(クロハライトカケ)等。
仰望從一樓延伸至二樓的挑高空間,可以看到足摺宇和海一帶常見的食用貝類,例如緋扇貝(長太郎貝)及針長林寶螺(ハリナガリンボウ),在自然光的映照下顯得熠熠生輝。光線隨著季節、天候與時間產生微妙變化,使人充分感受到建築師林雅子所描繪的「在海中仰望貝類時,沐浴在上方光線中的透明美感」。
二樓則展示了種類繁多的貝類,涵蓋大小、形狀、色彩與紋理的豐富變化,深受專家與貝類愛好者的高度評價。
此外,黑原以貝殼為主題所創作的繪畫與拼貼作品,也是海洋畫廊的核心展品之一,歡迎與貝殼收藏一同欣賞。
邂逅空間造型的樂趣
建築
向外延伸的階梯、如砂波紋般鋪設的御影石、雕刻家多田美波所設計、閃耀如海浪的燈光、
自然光與折板屋頂交織出的幾何圖案、如天秤玩具般平衡的結構設計之妙……
海洋畫廊充滿了空間造型的趣味與魅力。
【林雅子的代表作】
海洋畫廊是由草創時期的女性建築師林雅子(1928 - 2001)設計的。對於以住宅設計為主的林雅子來說,海洋畫廊是她在三十多歲時所投入的熱情之作,也成為了她的異色之作與代表作。即使到了晚年,據說她的書桌旁還擺著館內的照片。
可能海洋畫廊正是她將自身建築師生涯追求的「空間骨架」明確化的建築實品吧。後來被語言化為「折疊」、「分割」、「延伸」、「簡化」的設計手法,巧妙地體現在海洋畫廊的空間造型中。
【靈感的來源】
「貝殼的形態和結構所展現出的造型美,或者說那種極其大膽、華麗的色彩之美,真讓人不禁想,這難道是自然所創造的嗎?它們真是美得無與倫比。」
林雅子從黑原那裡感受到了自然造型的趣味,並開始尋找能夠展示貝殼之美的最佳空間,從剖面草圖開始設計。她腦海中浮現出「在昏暗的海底,仰望上方光線下所見的貝殼之美」,這也成為了海洋畫廊展示空間的誕生根源。
此外,貫穿屋頂東西方向的頂光是從她自己設計的《末廣開放的家(1964)》中發展而來,動感十足的折板屋頂也能看到她受到的師父建築師清家清作品《九州工業大學紀念講堂(1960)》的影響。

在繪圖板前的林雅子

海洋畫廊的橫斷面草圖
園區
悠閒
美好時光
放鬆
建築物南側的園區,也是海洋畫廊的亮點之一。
坐在露台上,面向東南方,可以看到園區的另一邊,海洋若隱若現。
南西方被綠意盎然的丘陵所環繞,成為一個悠閒、放鬆的好地方,可以在這裡度過美好的時光。
【園區的使用方式】
曾經以松樹為主,但現在以楠木等常綠闊葉樹林為主要植被。當初開館時種下的楠木已經長大,正適合做成樹屋或樹枝秋千的大小。此外,每天早晚,當地的流浪貓也會來這裡玩耍。
您可以和孩子在園地裡盡情奔跑,也可以從附近的道之站或咖啡廳外帶食物,悠閒度過時光(露台和園區內可以飲食)。無論是個人使用,還是音樂活動、遠足等活動,都很歡迎來使用。
※如需團體使用或商業用途,請參閱「使用導覽」。
人生故事
歷史
重疊的
跨越近 60 年的海洋畫廊歷史,是由各種不同的活動和許多人的人生故事所構成的。當您在閱讀這篇文章時,您的人生故事也將成為海洋畫廊歷史的一部分
【黒原和男、林昌二與林雅子】
在海洋畫廊的建設決定之時,黑原在銀座看見了一座像「螺旋貝」的建築。這是建築師林昌二設計的三愛夢想中心。這位設計出「螺旋貝」般建築的建築師,是美術出版社大木正男先生介紹的。然而,林昌二當時主要從事的是辦公樓和商業設施的設計。於是,海洋畫廊的設計成了妻子林雅子的工作。據說,林昌二也曾陪同前往現場,這座對林夫妻而言有著深厚感情的建築,終於在1966年完成。

餐桌前的林氏夫妻

博物館內遊客絡繹不絕

為昭和天皇導覽的黑原和男
【觀光熱潮】
海洋畫廊於隔年1967年2月開館。
被報紙大肆報導,竜串地區的觀光客數量從原本的約4,000人急速增加。隨著1972年升格為國立公園及周邊觀光設施的相繼開放,到了1970年代,每年有超過3萬人造訪海洋畫廊。當時,乘載團體遊客的觀光巴士接連停駐在停車場。館內員工用海灘上撿到的貝殼製作的標本以及用海膽殼製作的檯燈,成了廣受遊客喜愛的紀念品。
1976年,當時的皇太子夫妻來館參觀,兩年後昭和天皇也來到海洋畫廊。每當皇室成員參觀時,黑原都擔任導覽工作,並與昭和天皇進行了專業的交流,因為他們的研究領域相近。當時的照片以及昭和天皇賜予的「相模灣產貝類」展品,現在仍展示在館內。
【保存再生】
曾經繁榮一時的竜串地區,到了1980年代,觀光客逐漸減少。加上海洋畫廊建築老舊化的問題,1993年為長年受雨水滲漏困擾的頂光覆蓋上防水布,而屋簷下的鋼筋也開始從混凝土中裸露出來。2000年,隨著定期觀光巴士的停駛,年來館人數跌至約2,500人。
在廢館的傳聞開始流傳的2001年,林雅子去世。其丈夫林昌二為了探討保存的可能性,與高知縣內外的建築來到了海洋畫廊。隨後,許多將林雅子視為女性建築師先驅的建築師也加入了這項保存運動,黑原和當地相關人員一同成立了「海洋畫廊重生會」。在全國各地舉辦的林雅子展覽中,向大眾訴求困境,並進行募捐活動與資金籌集。海洋畫廊被選為「日本現代運動建築100選」之一,也成為了重要的推動力量(DOCOMOMO Japan/2003)。最終於2004年5月,海洋畫廊經過翻新後得以重新開館。

蓋上防水布的頂燈
(DOCOMOMO Japan視察期間)

DOCOMOMO Japan選定建築物牌匾
以及,國家登錄有形文化財牌匾
【備受愛護與支持的海洋畫廊】
迎接52週年的2019年,海洋畫廊被登錄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財。黑原在未聽到登錄消息的前一年去世,但他直到晚年仍持續造訪並深愛海洋畫廊。林氏夫妻的熱情,也傳承給每一位為保存再生盡一份心力的人,至今仍持續支撐著海洋畫廊。而最重要的是,每一位來館的參觀者、以及傾心支持著海洋畫廊的每一個人。
【年表】
1965年 日本貝類學會的波部忠重先生在『龍串海中公園調查報告書』中提議展示黑原收藏
1966年 由建築師林雅子設計的建築物竣工
1967年 2月,土佐清水市立龍串貝類展示館「海洋畫廊」開館(首年來館人數超過10萬人)
1976年 平成天皇(當時為皇太子)夫婦來館(當年來館人數為3萬6,673人)
1978年 昭和天皇來館時,黑原和男擔任導覽人員
1993年 因雨漏修繕,頂光封閉
2000年 定期觀光巴士停駛(次年來館人數為1,313人)
2002年 保存和重建活動開始
2003年 DOCOMOMO Japan選定為『日本現代運動建築』之一
2005年 市議會決議保存並進行修繕工程,並於5月重新開館
2019年 被登錄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財